南阳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 2025年工作打算
2024年,南阳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着力兜底线、惠民生、优服务、防风险、助发展,各项工作保持稳中有进、勇争一流态势,有力有效服务中心大局。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一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45元、460元,较上年提高了15元、20元;其中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322.5元、230元,较上年提高了7.5元、1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二是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落实资金发放“月通报”制度,有效保障全市49.83万名低保对象、8.17万名特困供养人员、0.79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高龄补贴惠及25万名老年人,14.43万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4.02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临时遇困群众2.38万人次得到及时救助。三是强化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有序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和市级社会救助家庭信息核对平台,完善“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工作机制,强化风险监测、及时预警,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全面落实“应保尽保”。全市乡村振兴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录入10.2万人,录入率100%;识别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14.27万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人口2.98万人,其他低收入人口0.8万人;发布风险预警信息8256件次,处置率100%。在2024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我局作典型发言。四是拓宽救助保障渠道。优化提升“政福保”“政康保”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因事、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政福保”赔付190起、440.77万元,“政康保”赔付43.24万人次、2509.23万元。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联合建立14个“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今年以来募集资金547.23万余元,支出635.27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8470人。指导社旗县成功获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筹措资金829万元,建立县、乡镇、村“1+16+N”三级阵地,积极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
(二)聚焦多元需求,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省定重点民生实事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聚焦“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深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运营模式,创新解决助餐场所、送餐渠道、服务质量等问题,让老年人享受更加精准、便捷、可及、专业的养老服务。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693个,累计服务老年人29.1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省民政厅重点民生实事年中排名南阳市位居第三,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经验入选全市第三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二是加快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摸排,根据对象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等要素设计“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开展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安全需要的设施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实施定制式和适配式相结合的“一户一策”改造。目前2.1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9个单位举办2024年南阳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全年完成养老服务人员培训4860人次,提前超额完成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四是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及时掌握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活动,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全市已为2.1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台账,累计开展探访服务3.6万人次。省人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工作组对我市养老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市民政局牵头的基本养老服务指标保持第一方阵。
(三)加强关爱保护,助力留守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一是深化孤儿、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拨付“明天计划”项目资金20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实施医疗康复,救治儿童613人次;拨付“孤儿助学工程”项目资金32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孤儿给予每年1万元专项资助;为204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资金54.41万元,减轻其就学负担。二是落实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权益保护。联合教育局、公安局、卫健体委等15个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部署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精神素养提升、安全防护和固本强基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共更新录入农村留守儿童信息4.5万余条、困境儿童信息8千余条。三是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18场,惠及7000多名儿童;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108场;在唐河县、镇平县试点开展童伴妈妈项目,争取项目资金66万元,打造童伴之家20个,开展活动50余场。四是全面监测摸排留守、困境和流动儿童。联合9部门制订《关于做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方案》,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及时落实相应社会救助政策和帮扶关爱举措。全市已摸排流动儿童10624人,已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1880人。
(四)创新基层治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作用。一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市、县两级登记管理各类社会组织4918家(其中市属610家),在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稳岗就业、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南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发挥部门监管合力,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二是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全面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入章率达100%。利用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专项检查等机会,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日常管理同步进行。三是扎实开展全市社会团体领域专项监督治理。全面排查全市社会团体领域机构设置、活动开展、经费管理、公职人员兼职、评比表彰、党建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促进社会团体规范发展。已完成395家社会团体档案资料排查工作,立案查处社会团体1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排查出“僵尸型”社会团体189家,已完成清理48家。四是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贯彻落实新修改《慈善法》,引导慈善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实施慈善组织善款募集管理使用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对慈善组织的项目开展、活动支出、信息公开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规范慈善力量在扶弱济困、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方面作用发挥,“乡村振兴 善行南阳”活动筹集善款2879.04万元,名列全省前茅。
(五)提升服务水平,着力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一是推进移风易俗。出台《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通过规范组织架构、完善工作制度,分层分类推进婚丧礼俗、红白事操办倡导性标准执行,形成“有人管事、按章办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工作机制;作为省定婚俗改革试验区,积极开展各类婚俗改革主题活动,打造4A级标准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常态化开展特邀颁证服务,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二是落实惠民殡葬。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建立惠民殡葬政策、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和殡葬用品价格公示体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收费透明度,免除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3367万元;扎实开展全市公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和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对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进行排查纠治。三是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建立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联审机制,持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成中心城区114条规划道路命名,稳妥有序完成5个撤乡镇设街道、2个撤乡设镇等工作,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同平顶山市、洛阳市民政部门开展平南线、洛南线第五轮联合检查工作;推荐唐河县苍苔镇、桐柏县平氏镇、卧龙区石桥镇为千年古镇,唐河县上屯镇长秋村为千年古村落;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西峡县、唐河县被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四是源头治理流浪乞讨。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多部门联动开展街面巡查,加大寻亲和落户安置力度,完善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与返乡人员信息库建设,落实定期巡访,减少反复流浪乞讨现象,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35人次,护送984名流浪人员返乡。
(六)坚持问题导向,重抓重推群腐集中整治行动。一是养老社保领域集中整治工作。制定《南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规范管理的通知》,重点从加强资金预算编制和资金发放、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金监督检查三个方面,对全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再规范。全市民政系统共排查养老服务机构挤占挪用特困供养服务对象生活费问题368条,已全部整改;生活费退回资金96490元,返回资金486844.35元,补交资金141115元;高龄津贴退回10600元,补发1200元;养老保险退回1887.16元。二是陈规陋习领域集中整治工作。针对婚姻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围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以及殡葬服务机构管理中存在的三大类19个具体内容开展排查,全市累计共排查出问题线索159条,其中涉及殡葬领域问题线索127条,涉及婚姻领域问题线索23条,涉及婚丧领域问题线索9条,已整改完毕153条。三是社会救助领域“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整治。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救助体系,完善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机制,强化完善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市累计排查“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线索52条,清退“人情保”“关系保”62人,清退“政策保”3人,追回资金13.69万元,新纳入低保26850人。
(七)办好民生实事,高质高标推进民政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包装、申报民政项目,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力做好南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专项债包装申请工作,成功通过获批1.7亿元专项债券,争取额度在全省2024年第一批专项债券发行养老类项目中排名第一,南阳市社会事业类项目中排名第一。争取中央集中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项目资金2601.5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171万元;争取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年助餐、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资金4093万元,争取省级奖补资金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9106万元,年资金争取总额居全省前三。
(八)扛稳监管责任,确保民政系统持续安全稳定。一是完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日巡查、周例会、旬调度、月通报、双月督导、按季排名、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安全管理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对全市152家机构进行实地暗访,发现问题隐患468个,向县市区、局属各单位下发问题整改《督办函》65份,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开展专项检查。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民政领域消防安全、房屋安全、燃气安全等工作。通过各县市区督导调研和机构自查共发现一般问题隐患2946条,已整改2944条,整改率99.9%,约谈关停养老机构7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3条,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强化专业力量。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成立安全办,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实行专职安全员制度,加快推动“一院一员、应配尽配”,每个机构至少配置1名专业水平高、工作基础扎实的专职安全员,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四是加强培训演练。今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利用民政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和进机关、进社区、进民政服务机构等形式宣传宣讲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火灾警示教育相关知识内容。共开展安全知识培训600余场,参加1.6万余人次,灭火、防汛应急演练2000余次。
二、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要求,以加快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有力有效服务中心大局。
(一)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拓展服务对象和内容,推动养老服务供需适配;进一步提升养老助餐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促进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确保已建成场所可持续运营;完成“十四五”期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标任务;有序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二)加强老龄工作督促落实
加快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制定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健全老年人权益维护机制等政策文件;立足南阳市情与优势,在强化要素保障、规划银发项目、促进适老惠老消费等方面重点推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银发产业。
(三)扎实做好困难群体救助帮扶
稳定低保和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保障面,全面加强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认定,将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稳步提高低保、特困标准,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巩固兜底保障成果,加强与防止返贫监测数据比对共享,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打造社旗县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推出典型经验,构建“物质+服务”新型救助格局。
(四)提升儿童福利服务保障水平
深化困境儿童精细服务精准保障,健全完善基本生活、教育就学、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等各方面保障措施;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开展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城市融入、精神文化生活、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推动流动儿童与居住地儿童均等享有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依法加强收养登记管理,积极推进“收养一件事一次办”。
(五)抓实婚俗改革和殡葬领域整治
创新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探索推进婚姻登记机构进公园、景区等有标志意义场所,引导群众树立“重领证、轻婚宴”理念,弘扬文明婚俗新风尚;巩固提升全市公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成果,深入推进全市民政系统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规范殡葬行业秩序,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科学统筹行政区划地名界线管理
积极推进市辖区撤乡镇设街道和街道优化分设工作,指导各县市稳慎推进撤乡镇设街道、撤乡设镇及街道分设备案工作;联合湖北省开展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豫鄂线联检,指导做好5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加快乡村道路命名工作,及时总结“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先进案例,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更好发挥地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七)持续强化社会组织监管质效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全面监管,落实《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的清理整治,加大线索排查和联合执法力度,保持对非法组织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加大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监管力度,推动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八)做好民政系统项目谋划储备申报
聚焦上级资金支持方向和政策导向,围绕民政发展所需,精心谋划包装一批优质项目。通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积极向上对接,认真梳理筛选,全市民政系统共谋划储备80个项目,总投资77.68亿元,拟争取各类资金58.16亿元。其中,超长期国债项目18个,总投资10.7亿元,拟争取国债资金7.5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33个,总投资15.25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52亿元;专项债项目25个,总投资38.34亿元,拟争取专项债资金26.7亿元;国省政策性资金4个,总投资13.39亿元,拟争取资金13.39亿元。抓好南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南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南阳市救助服务中心建设3个市本级重点项目申报实施。
(九)健全安全管理常态长效机制
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建立职责明晰、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配齐配备强民政服务机构持证专职安全员;扎实推进民政系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民政领域防汛、消防、食品、燃气、房屋建筑、动火作业安全等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努力实
现问题隐患动态清零,切实守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