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07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9-25 来源:

郭洪林委员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升老龄人医养质量 发展银发经济》(第72507号)已经收到,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梳理,结合工作推进情况,现就涉及民政部门职责范围的业务答复如下:

一、深化医养结合模式

南阳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体委、医保局、中医药发展局印发了《南阳市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南阳市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医养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服务衔接、融合发展,推动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系统连续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工作格局。在城镇,我们持续推动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着力打造“六专六好”城镇养老服务圈。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城市老年人在家或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农村,发挥敬老院“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对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布局、升级硬件、提升服务。整合乡镇医疗、养老、互助资源,从服务人员、基础设施、运营程序等方面对农村乡镇级的敬老院提质升级。创新优化农村养老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敬老院借力社会资本,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托管运营,实现机构托养、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两位一体。建立医养结合转型服务试点,在敬老院内部设置康复医疗专区,由乡镇卫生院托管,同时将空余床位对社会开放,实现农村普惠养老。

二、因地制宜,推进养老产业

南阳地理位置承南启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养老。依托南阳的气候、山水、中医药等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中医药康养等特色养老产业。一是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优势。将养老产业发展与艾产业相融合,在养老机构设置艾产品体验、销售区域,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有693家养老机构植入中医药元素,广受老年人欢迎。二是积极打造、评选具备中医药特色的文旅康养示范基地和旅游小镇。打造南阳市医圣祠、南阳市宛西制药仲景大健康旅游基地等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评选卧龙区药益宝智慧康养中心、河南省芝元堂中医药生态旅游基地等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西峡县仲景养生小镇已运营,卧龙区谢庄镇中医药特色小镇项目正在进行稳步建设,五朵山文旅康养融合试点已启动。

三、培引先进,全面提升质量

南阳市采取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聚合资源优势,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全市养老机构中连锁运营10个以上的企业有6家,床位超过200张的企业有8家。先后培育南阳天佑康宁、金色年轮、乐如家、映山红等36家信誉好、服务优、实力强的本地品牌企业;对外招引中国光大、山东创新、河南瑞阳等9家国内知名企业,带动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发展;全力打造西峡老界岭中原康养城、市职教园区中健瑞祥养老综合体、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3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养老项目,养老运营企业实现“量”和“质”双提升。

四、多措并举,强化人才保障

一是持续推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万名护工工作。共同印发《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南阳市“万名护工”中医药技能培训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以已取得康养照护类从业资格人员和就业人群中有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为主要对象,培养一批具有中医特色技术的居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联合印发《南阳市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优势,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科普、养生保健技能、日常护理、辅助康复训练、中医药健康养老、慢性病监测等优质居家养老服务,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二是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落实“人人持证、技能南阳”建设目标任务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下达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目标任务。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等高校,建立培训和实训基地,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人以上,连续3年组织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全市累计组织各类养老技能大赛20余场次,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目前,全市养老持证人才达8733人,累计培训人数21478人次。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兜底”向“普惠”转变,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一是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支持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二是打造特色养老产业。结合南阳的中医药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中医药康养、文旅康养等养老产业。支持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如健康食品、康复器材、休闲旅游等,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提升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民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