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17号提案的答复
张艳峰委员: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加强医养结合,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基层医养结合服务网络》(第72517号)已经收到,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梳理,结合实际工作推进情况,现就涉及民政部门职责范围的业务答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政策支持有力。联合有关单位印发《南阳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关于转发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财政关于印发河南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印发《南阳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和救助服务。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保障基本生活。二是资金保障到位。2023年下发资金3160万元用于为困难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强化政府对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转发《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明确规范和指导,确保资金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三是资源供给平衡。在城市,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优化审批流程和准入服务,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市—县—医养结合机构三级质控网络。在农村,建立医养结合转型服务试点,在敬老院内部设置康复医疗专区,由乡镇卫生院托管,同时将空余床位对社会开放,实现农村普惠养老。
二、夯实人才保障,护理队伍建设
持续推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万名护工工作。共同印发《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南阳市“万名护工”中医药技能培训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以已取得康养照护类从业资格人员和就业人群中有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为主要对象,培养一批具有中医特色技术的居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联合印发《南阳市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优势,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科普、养生保健技能、日常护理、辅助康复训练、中医药健康养老、慢性病监测等优质居家养老服务,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拓展措施,激励引导人才参与
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要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完善医养结合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医务人员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以及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待遇。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基本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健康管理关口前移。二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专业的护理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民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