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05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南阳市委员会:
非常感谢贵委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贵委提出的《关于建立共担互补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队伍提案》(第72505号)已经收到,南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就相关业务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深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形成“五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格局,合力构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居家)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与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共同印发《南阳市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宛民文〔2022〕45号),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医养结合工作。组织中医医院和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养老机构患者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护理等中医药优质服务。
二、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在城镇,实施以“六专六好”为主要内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打通养老服务最后“100米”,让城市老年人在家或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南阳市抓好“六专”建设(专养即专业化养老机构,专照即专业化日间照料,专保即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专管即智能化养老服务专控平台,专营即专业化养老服务运营,专产即专业化养老服务产业),建立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服务站点为“臂膀”、老年人家庭为“网点”,以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抓手的养老模式,实现“六好”(即机构敬养好、日间照料好、居家服务好、医疗保健好、文教体娱好、安全保障好)目标,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在农村,全面实施以“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养)老机构集中托养”为主要内容的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建设工程,织密民生保障网。借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集中整合各级民政、财政、卫健、医保、残联、人社、住建、教育、政法等部门各类民生政策,积极整合财政资金、部门配套、集体资源、社会捐赠等各类资金,有效解决了全市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养老难题,形成了农村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兜底保障养老模式。三是在家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适老化改造“三明二适一清”模式。“三明”,即明确改造家庭、改造对象、改造标准。“二适”,即改造要适合家庭、适合老人。“一清”,即每户下发可视化清单,原则上实现县级统一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市已为1.8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改造服务。
三、大力开展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工作
一是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落实“人人持证、技能南阳”建设目标任务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下达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目标任务。在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建立培训基地,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人以上,建设一支具有中医药特长吃苦耐劳、规模宏大的“康养宛军”队伍,走向全国康养市场。目前,全市养老持证人才达8502人,累计培训人数2.1万人次。二是持续推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万名护工工作。联合市中医药发展局、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南阳市“万名护工”中医药技能培训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宛中医药〔2023〕38号),以已取得康养照护类从业资格人员和就业人群中有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为主要对象,培养一批具有中医特色技术的居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联合市中医药发展局等单位印发《南阳市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优势,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科普、养生保健技能、日常护理、辅助康复训练、中医药健康养老、慢性病监测等优质居家养老服务,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三是在全市开展养老服务技能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及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站、实训工作室或教学点,定期委派专业人才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紧密贴合老年人健康护理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演示、实例教学、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就近、便捷的教育服务。目前,全市已设立102个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站、实训工作室或教学点,动员组织3020名讲师、护工、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人才积极参与,服务10643个家庭。
四、健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
依托线下养老服务设施和线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养老产品供给,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内容:一是开展六助服务,利用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以助餐为主的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照护服务。二是开展六助延伸居家上门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对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指导,将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为居家养老提供指导服务;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适老化产品供给、老年人定期巡护、医疗康复、护理照料等个性化服务。三是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养老+N高端服务,创新南召县“社工+养老模式”、新野县“智慧服务+养老模式”、唐河县“基层网格员+养老模式”、淅川“1+2+3养老模式”、内乡县“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与社会组织、教育、医疗、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形成了互相配合、互为支撑的大服务工作格局。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队伍更加健全。一是推动养老服务升级。完善专业化养老服务支撑网络,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指导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开展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升级行动,形成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设施更加完备的“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的链式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创新“智慧养老”模式。充分发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作用,线上采集数据、自动监测,精准掌握老年人需求,线下整合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在家能够享受“订单式、菜单式”的“六助一巡一护”服务。三是持续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现骨干人员持证上岗,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养老服务技能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有效提升行业水平,打造“康养宛军”品牌。四是加强养老服务宣传。多平台宣传养老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对接相关部门和媒体,有效宣传老年照护等课程资源,引导群众学习技能课程,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认知度。
再次感谢贵委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