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0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9-25 来源:

民盟南阳市委员会:

非常感谢贵委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新时期城镇一孩家庭健康幸福养老服务的提案》(第72500号)已经收到,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现就相关业务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养老”工作要求,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居家五位一体,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用地用房清查清理专项行动,清理用房7.98万㎡,利用清理成果,精心打造“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新阵地,实现“养老在小区,幸福家门口”。同时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养老指导、供需对接等便民服务,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通过服务力量的整合与配置,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三是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家、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6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3家、乡镇敬老院21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55家、农村幸福院738家、民办养老机构296家,在城镇持续打造以“六专六好”为主要内容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二、聚焦农村养老,解决好失能困难老人养老问题

一是联合南阳市财政局,转发《河南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方案》,把握底数,确保工作平稳实施、落地见效。二是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活动。印发《南阳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和居(村)委会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台账,动员社工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探访关爱活动。目前,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均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前,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失能老年人得到有效帮扶,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三、丰富养老内容,创新“康养租结合”新模式

一是创新养老服务+N模式。创新南召县“社工+养老模式”、新野县“智慧服务+养老模式”、唐河县“基层网格员+养老模式”、淅川“1+2+3养老模式”、内乡“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与社会组织、教育、医疗、社区治理有机结合,形成了互相配合、互为支撑的大服务工作格局。二是推行医养康养一体化,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优势。将“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慢疗”等传统中医药康养手段植入养老机构,将养老产业发展与艾产业相融合,在养老机构设置艾产品体验、销售区域,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目前全市成立医养结合机构78家,已有693家养老机构植入中医药元素。三是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巡护、护理“六助一巡一护”服务,形成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设施更加完备的“机构+社区+居家”融合的链式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投入机制,解决好“养老服务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2019年以来,共争取19.72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中央预算项目及专项债项目6个,资金总额5.01亿元;省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项目资金9.64亿元;省级福彩公益金5.07亿元。二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22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累计投入近5344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付”的资金分担模式,鼓励更多老年人认同和开展家庭宜居环境建设。三是强化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对标一流,制定标准,出台《支持康养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培育出天佑康宁、金色年轮、乐如家、映山红等30余家服务优、实力强的本地品牌,招引中国康养、中国光大、安徽乐庭、山东创新、河南瑞阳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品牌。

下一步,南阳市民政局将致力于解决一孩家庭老年人健康养老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现基本养老服务从“兜底”向“普惠”转变,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一是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通过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福利制度,让全体老年人享有更加全面的基本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人巡访关爱,建立并落实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探索“养老+服务类救助”有效衔接办法。二是着力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巩固“两清”工作成果,长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严格落实“四同步”要求,按标准配建养老设施,打造居家社区“嵌入式阵地”。三是狠抓运营服务水平提升。推动普惠养老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社区在街道“以大带小”运营基础上,延伸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四是强化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功能。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层面,用活用好兜底保障政策,探索“养老+服务类救助”结合,指导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深化医养结合,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照护能力。乡镇层面,进一步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承担特困人员兜底功能基础上,将空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并将服务延伸到村级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村级层面,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特别是邻里互助养老、居家上门服务等村级普惠型和互助型养老新模式,满足不同类别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再次感谢贵委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