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16号提案的答复
李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扩大医养结合服务有效供给的提案》(第72516号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民政局高度重视,针对问题建议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阳市是老年人口大市,截至2023年底,南阳市常住人口949.70万;60岁以上老年人200.80万人,占总人口的21.14%。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医养结合的需求不断加大。近年来,南阳市民政局立足自身职责,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健康南阳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做好做实医养、康养文章,围绕老年健康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各层级资源优势,在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机构培育、优化服务内容、创新医养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的原则,依托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等公立医院,建设一批能承担市域内各类老年人集中养老的医养结合机构,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医院+康复+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养老更有“医”靠。
一、强化政策保障,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一是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联合市卫健体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简化程序,对内部单独集中设立养老服务区、设置床位不少于30张的医疗机构,只需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后,即可向县级民政(社会事业)部门备案。符合县区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补贴、扶持政策。目前,全市成立医养结合机构94家。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联合市卫健体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的通知》,下达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协议书参考文本,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推进工作台账。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共1864对,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率100%。
三是加快医养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联合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市中医药发展局印发《南阳市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医养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服务衔接、融合发展,推动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系统连续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体系和格局,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化、医养零距离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二、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联合卫健、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专项支持资金,同时探索推动市、县两级将医养结合事业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河南省彩票公益金支持医养结合建设项目补助资金,通过组织县市区申报项目,市级联合评审,今年以来共争取医养结合项目资金4304万元,用于支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西峡康宁医院医养结合项目、邓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养综合楼项目等15个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提升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促进医养康养结合良性发展。
三、发挥南阳优势,提高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优势,推行医养康养一体化服务。将“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慢疗”等传统中医药康养手段植入养老机构,将养老产业发展与艾产业相融合,在养老机构设置艾产品体验、销售区域,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目前已在卧龙区开展试点,并争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20万元,将针对老年人对艾产品的需求,在卧龙区7个街道、51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艾产品使用宣讲、培训,以及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购买艾产品治疗服务,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化、医养零距离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南阳市民政局将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医养一体化深度发展。探索创新医养模式,积极包装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示范建设引领,同时整合资源,积极与卫健、医保等部门对接研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我市医养结合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