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11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9-25 来源:

张伟委员:

您提出的《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的提案》(第72511号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民政局高度重视,针对问题建议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阳市民政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指示要求,按照深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发展、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和健全与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总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发展、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原则,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等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实现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福祉。

一、强化政策保障,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市民政局立足自身职责,积极与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市中医药发展局等部门对接,聚焦聚力,围绕老年健康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各层级资源优势,在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机构培育、优化服务内容、创新医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强化提升,实现了我市医养结合服务的全覆盖。

一是联合市卫健体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宛卫〔2019〕198号),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内部单独集中设立养老服务区,设置床位不少于30张的,只需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后,即可向县级民政(社会事业)部门备案。符合县区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补贴、扶持政策。

二是联合市卫健体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的通知》(宛卫〔2021〕120号),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下达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协议书参考文本,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推进工作台账。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至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共1864对,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率100%。

三是联合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市中医药发展局印发《南阳市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宛民文〔2022〕45号),加快医养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服务衔接、融合发展,推动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系统连续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体系和格局,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化、医养零距离的社区居家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二、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广泛参与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激发市场活力,必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医养结合深度发展。

一是联合卫健、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专项支持资金,同时探索推动市、县两级将医养结合事业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近两年共争取省级医养结合项目16个,争取省级资金支持8780万元,入选省医养结合优秀案例4个。卧龙区、方城县获命名首批“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我市示范创建成果受到了省卫健委的高度肯定。

二是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宛政办〔2023〕40号),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配合争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同意开展试点后,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医保配套支持政策,合理确定医保费用结算标准和方式,科学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设立慈善基金等方式,为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公益活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发展,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广大老年人能够得到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医养结合服务。

三、创新医养模式,加强示范标杆建设

市民政局立足我市实际,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促进医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与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满足高龄老人的医护需求,缓解看病难问题。

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鼓励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合作,推广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中医药技术,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增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鼓励中医医院加强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诊疗、急诊急救、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养结合服务,鼓励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开设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设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提升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支持养老机构开设中医诊所,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率先开展“全链式”模式。指导卧龙区探索开展“全链式”医养结合新模式,创建了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中心+医养服务站+家庭”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该区二级医院成立医养中心2家,乡镇(街道)级医养服务中心11家,村(社区)医养服务站3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104家,智慧平台1个,基本满足了辖区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南阳养老服务人才“蓄水池”。

一是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等高校,建立养老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广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人以上,按照《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目标任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豫民文〔2023〕109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鉴定工作,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训21478人次,新增养老服务人才持证人员8733人,为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

二是联合市中医药发展局、人社局印发《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南阳市“万名护工”中医药技能培训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以已取得康养照护类从业资格人员和就业人群中有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为主要对象,培养一批具有中医特色技术的居家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建立中医护工队伍,提升服务对象对中医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通过技能培训,推动养老护工中医药诊疗知识技能提升,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可及的防治康管服务,使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推进健康南阳建设。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医养一体化深度发展。探索创新医养模式,积极包装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示范建设引领。整合资源,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与平台公司建立有效衔接,将医养结合服务延伸至社区。积极与卫健、医保等部门对接研究政策方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我市医养结合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注。

 

 

 

2024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