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7250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9-25 来源:

王晓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72502号)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注。您的建议很好,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很有帮助。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顺应老年人愿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民政局大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开展养老服务技能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及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站、实训工作室或教学点,定期委派专业人才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紧密贴合老年人健康护理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演示、实例教学、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就近、便捷的教育服务。目前,全市已设立102个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站、实训工作室或教学点,动员组织3020名讲师、护工、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人才积极参与,服务10643个家庭。

二是探索实施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会餐饮、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两清”养老服务用房等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为辖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558万元,已建设完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03个,其中老年食堂457个,老年餐桌155个,老年助餐点91个,完成省定2024年度目标100%。

三是开展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提升行动。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15万元,通过政府购买、委托运营的方式,选择专业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健康管理等服务,推进运营服务提质。提高老年人家属的养老服务技能,丰富全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娱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老年人的品质。

四是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育工程”。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宛政办〔2023〕39号),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了人才保障体系,推动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依托南阳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中医药优势,南阳医专建立培训基地,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人以上,建设一支具有中医药特长、吃苦耐劳、规模宏大“康养宛军”队伍,走向全国康养市场通过广泛开展技业务能培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南阳养老服务人才“蓄水池”。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鉴定工作,拓展培训和评价对象。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训21478人次,新增养老服务人才持证人员8733人,为养老服务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

二、加强合作,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能力

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为更加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围绕老年健康这一中心,聚焦聚力,充分发挥各层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在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机构培育、优化服务内容创新医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强化提升,实现了我市医养结合服务的全覆盖。

一是扩大机构供给。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优化审批流程;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截止目前,全市成立医养结合机构94家。

二是推动社区医养结合设施建设。指导卧龙区、方城县、唐河县等地集中新建改建了一批社区(乡镇)医养服务设施推进医养结合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立了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控中心南阳分中心,建立完善了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质量动态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市-县-机构三级质控网络。

三是推进老年人方便就医。指导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39家,占比84%。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6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被命名为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命名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9家,所有医疗机构开辟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四是开展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模式,推进居家老年健康服务。推动了方城县政府与郑大五附院签订“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医养结合应用示范项目”合作。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行养老服务的公建民营模式

各级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

一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南阳市民政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居家和社区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扶持和奖补力度,落实建设和运营补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加快推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城乡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网点,提供集中就餐、托养、助浴、健康、休闲和上门照护等服务。

二是强力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中心工作。按照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机构)转型标准,精心谋划、高效推进,探索构建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全要素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敬老院的兜底保障功能同时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拓展居家社区服务功能,为入住老年人周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2023年,24家乡镇敬老院成功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补齐了养老服务短板,提升了乡镇敬老院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其服务功能从“兜底保障”向“普惠养老”转变。

三是培育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对标一流,制定标准,出台《支持康养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培育出天佑康宁、金色年轮、乐如家、映山红等30余家服务优、实力强的本地品牌,招引中国康养、中国光大、安徽乐庭、山东创新、河南瑞阳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品牌,鼓励养老企业运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养老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养老服务的各项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