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民政局亮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出彩答卷 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新闻追梦 共同见证·南阳市民政局亮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出彩答卷
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政治引领,兜牢民生底线,聚焦民生保障,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出彩答卷。
兜牢民生底线 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健全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 向上争取各类民生资金,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45元、460元,其中,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322.5元、23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
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 落实资金发放月通报制度,2024年有效保障全市49.83万名低保对象、8.17万名特困供养人员、0.79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高龄补贴惠及25万名老年人,14.43万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4.02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临时遇困群众2.38万人次得到及时救助。
强化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有序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和市级社会救助家庭信息核对平台,完善“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工作机制,强化风险监测、及时预警,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全面落实“应保尽保”。全市乡村振兴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录入10.2万人,录入率100%;识别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14.27万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人口2.98万人、其他低收入人口0.8万人。在2024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市民政局作典型发言。
拓宽救助保障渠道 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联合建立14个“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2024年募集资金547.23万元,支出63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470人。市民政局指导社旗县成功获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立县、乡、村“1+16+N”三级阵地,积极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
聚焦多元需求 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扎实开展省重点民生实事老年助餐服务 聚焦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深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运营模式,创新解决助餐场所、送餐渠道、服务质量等问题,让老年人享受更精准、更便捷、更可及、更专业的养老服务。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693个,累计服务老年人29.1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在省民政厅重点民生实事年中排名中我市位居第三,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经验入选全市第三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
加快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 全面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摸排,根据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等要素,设计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开展适应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安全需求的设施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实施定制式与适配式相结合的“一户一策”改造。2.1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市民政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9个单位举办2024年南阳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全市完成养老服务人员培训6487人次,新增养老服务人才419人,提前超额完成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年度目标任务。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提供政策宣讲、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省人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工作组对我市养老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加强关爱保护 护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长
深化孤儿、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 2024年,拨付“明天计划”项目资金20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实施医疗康复,救治儿童613人次;拨付“孤儿助学工程”项目资金32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孤儿给予每年1万元的专项资助;为204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资金54.41万元。
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保护 市民政局联合教育、公安等15个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精神素养提升、安全防护和固本强基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
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组织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惠及7000余名儿童;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活动;在唐河县、镇平县试点开展“童伴妈妈”项目,打造“童伴之家”20个,开展活动50余场。
全面监测摸排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 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做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方案》,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及时落实相应社会救助政策和帮扶关爱举措。
创新基层治理 发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积极作用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 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市县两级登记管理各类社会组织4918家。建立南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凝聚部门监管合力,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 全面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入章率达100%。利用社会组织年检年报等机会,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日常管理同步开展。
扎实开展全市社会团体领域专项监督治理 全面排查全市社会团体领域机构设置、活动开展、经费管理、公职人员兼职、评比表彰、党建工作不规范问题,促进社会团体规范发展。
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 贯彻落实新修订《慈善法》,引导慈善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慈善组织善款募集管理使用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对慈善组织项目开展、活动支出、信息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慈善力量在扶弱济困、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发挥。
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推进移风易俗 积极推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按章办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工作机制。作为省定婚俗改革试验区,积极开展各类婚俗改革主题活动,打造4A级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
落实惠民殡葬 建立惠民殡葬政策、殡葬服务收费标准、殡葬用品价格公示体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服务价格收费透明度。
规范区划地名管理 建立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联审机制,完成中心城区114条规划道路命名;稳妥有序完成撤乡镇设街道、撤乡设镇工作,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西峡县、唐河县被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责任编辑: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