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民政局2021年度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阳市民政局2021年度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南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 局长 张国强
(2022年1月14日)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21年,南阳民政系统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持续推进民政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优化、标准提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惠民实事,谋好发展大事,用实干实绩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下面我介绍一下2021年民政工作整体情况。
一、困难群体保障:兜牢底,更精准
社会救助织密网。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农村特困、城市特困标准分别提高到4660元/年、7200元/年、6060元/年、9360元/年,惠及51.8万人。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4.3万监测户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健全主动发现机制,运用大数据提高救助精准度,将筛选比对出的5631名患重特大疾病人员和10.03万名重残人员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366.9万元,救助2.8万人次。
“四集中”工作兜底线。持续打造富有南阳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特困群体兜低保障样板,抓好全市1481家“四集中”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9.9万名困难群众的生活、照料、护理、医疗得到有效保障。
“两保”工程救急难。采取政府出资、市民政局代政府投保、保险公司承保的方式,预防和解决好群众因祸、因事、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全年“政福保”工程赔付案件858起,赔付金额1354.53万元;“政康保”工程赔付160.49万人次,赔付金额5954.09万元。
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抓机遇,谋新篇
抢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机遇,建立全市四级书记牵头、党政同责一齐抓养老的工作机制。一是编制两个发展规划。高起点编制《南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事业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将养老用地按照人均0.2㎡的标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将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由每百户30㎡提高到100㎡。二是构建五级服务网络。制定《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三年内建设63个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市级1个,县级17个,街道、城关镇45个)、4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0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500家以上社会化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经济体的总体目标,出台部门清单、任务清单、政策清单、要素保障、奖惩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严督实导,强力推进。目前已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0个,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各县区已经全部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并与市级平台联网运行。三是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对187家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目前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60.3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7.1%;实施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清理专项行动,集中2个月时间对全市养老服务用地用房进行清查清理,将已配建验收的城镇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全部移交到位,城镇社区闲置的适宜用于养老服务的公共房屋60%转制到位;实施“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专项行动,利用南阳中医药优势,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比例达80%以上;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在驻宛大中专院校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全市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培训率达90%以上。
牵头推动特殊儿童群体保障向全体未成年人保护迈进。5210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0万余名留守儿童、 2万余名困境儿童纳入动态监护范围;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市村(居)民委员会下设未成年人保护和社工委员会;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全面接收安置县级儿童福利机构移交的孤弃儿童,同时进行升级扩容,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园区一期工程儿童院综合楼项目;10个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部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服务。
三、基层社会治理:强引领,重提升
一是“网格化”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实施“一网六通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基础网格三级网格36947个,借助综治信息平台,基本构建市、县、乡、村、网格“五级互联互通”格局。二是“星级社区”创建树起示范标杆。按照“1+2+N”模式(1是党群服务中心,2是综治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N是小区党群服务站、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向小区内延伸,形成“一中心多站点”阵地服务模式。开展“党建引领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不少于50%的城市社区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三是党建引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检、评估“三同步”,全市3348个社会组织中有406个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2924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等级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挂钩,落实任职准入、约谈提醒、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等制度;开展社会组织服务管理领域作风纪律整顿、“我为企业减负担”等活动,以“保姆式”服务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发展难题。
四、社会事务管理 :有温度,够力度
殡葬改革向纵深推进。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全市平均火化率从2019年的21.85%提升到目前的100%。实施“三堵两推一建立”专项整治行动,解决违法建设、违规经营和损民、伤民、害民等殡葬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183个县乡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村级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在倡导群众节俭办事、培育良好文明新风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残疾人福利服务持续拓展。积极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业务;争取上级奖补资金2.23亿元,建设残疾人照护机构247个,加快实现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全覆盖。成功申报第二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成立南阳民政事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承担试点城市建设任务,首批6个社区康复辅具租赁试点投入运营,市康复辅具中心大楼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彰显关怀。开展常态化街面巡查行动,实施“夏、冬”时节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接回站外托养对象30名,对309名长期滞站人员进行落户安置,实现“两个清零”;为282名流浪人员查明身份,寻亲送返。
区划地名助力城市发展。完成宛城、卧龙两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调整和唐河县部分行政区域界线调整工作;对中心城区1600余块路名牌进行保洁维护、对48条道路进行命名;深入推进“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
五、慈善社工:聚合力,暖人心
深度融入民政“三基”服务。全市22家社工机构、25个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试点、64家志愿服务组织、164个村(社区)志愿服务站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积极开展活动,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方面,有效弥补了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和前沿阵地薄弱的短板。
大力培育慈善公益项目。积极开展福彩助学活动,安排福彩公益金90万元,资助300名贫困大学生。实施“金秋助学”、“致敬英雄 关爱老兵”、“衣暖人心”等26个慈善项目,募集款物1.51亿元,30多万名群众受益。筹措政府购买服务资金646.2万元,开展71个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直接受益者达4.8万人次。
六、干部队伍建设:转作风,提效能
以整改促进提升。将所有民政业务全部纳入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范围,做实“四单一表”,把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和整改进度表分解到位,将责任下沉到岗到人,彻查彻改,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2020年度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市民政局作为牵头单位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标名列第二。
靠服务贴近群众。6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5个环节才能办完的业务压缩到3个环节,实现一天办结;推进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落实容缺受理制度、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度等,最大限度优化便民利民服务。
用脚步丈量民情。开展“进万企、解难题、大走访”活动,到企业和民政服务对象家中宣传民政惠企、惠民政策,收集意见建议,提供精准帮扶。市县两级走访、回访企业8431家,电话联系企业11421家,走访群众16万人,收集意见建议352条,全部解决、解释、转办到位。
同时,民政法治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民政系统实现疫情“零感染”,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2022年,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对标建设省副中心城市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即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行政区划调整;抓好四项保底工程,即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殡葬改革、省市党代会分解立项任务落实;强化五项基础工作,即“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五个一”行动、“万人助万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1.在2020年,社区治理工作为我市成功创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21年,社区治理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一是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做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圆满顺利完成了全市4928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出了“领头雁”,配强了“当家人”,对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完善妇联、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标准化建设工作,创新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和社工委员会,此举增加了基层人员力量,为村和社区储备了后备人才,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
二是联合组织、财政、人社部门出台《关于构建社区工作者管理和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定位、进出通道、考核标准、发展空间、教育培训等,建立三岗十二级薪酬增长机制,落实薪酬福利待遇,把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落到实处。
三是对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市组织对村(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示范培训,培训内容覆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城乡社区治理等,还组织部分社区主任参加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培训,参加培训达10651人。
四是常态化巩固创文社区治理成效。在去年创文社区治理的基础上,细化拔高,按照“十无八有四健全”标准,开展“党建引领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均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今年在社区申报、县级评定、市级审核的基础上,评出三星级社区177个,五星级社区5个。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一张网,印发《南阳市村(社区)民生事务“一网六通三提升”网格化规范管理实施方案》,构建市、县、乡、村、网格五级互联互通格局,实现资源、功能、服务、管理、信息、人员使用互通。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逐步丰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能力显著增强,基层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2.冬季来临,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请问目前南阳市民政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这些人员温暖过冬?
感谢记者同志、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关心、关注。
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在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对此类人员的基本生活与权益等予以充分保障。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寒冬来临,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市民政局提前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为全市创文工作和“1050”专项行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主动救助,进一步加大站外救助服务力度。面对寒冬天气,南阳市民政局迅速启动寒冬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一是充分发挥协同工作机制作用,整合工作力量与技术优势,会同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冬季街面联合巡查救助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巡查工作力度,增派巡查人员、增加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24小时不间断实施街面巡查。三是聚焦重点区域,对广场公园、桥梁涵洞、建筑工地、闲置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易聚集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四是分类施策,对巡查中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一例、救助一例。愿意接受救助的,及时接入站内进行照料;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讲解救助政策,告知救助方式,发放棉衣、棉被、方便面、火腿肠等防寒生活物资;对突发急病人员,及时联系、护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市级主流媒体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题宣传,发放宣传页、爱心救助卡等宣传资料,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提供救助线索。六是畅通24小时救助热线,严格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发现线索、立即行动,无条件保障每一位受助人员基本权益。
(二)聚焦站内照料,着力提高站内救助服务“温度”。入冬以来,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在御寒防冻、服务照料、医疗救治、寻亲返乡方面做足充分工作。一是对空调、暖气等取暖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全面供暖,确保受助人员居住环境温暖、舒适。二是为站内受助人员铺棉被、添棉衣,备齐备足粮油、蔬菜等过冬物资,保证受助人员生活质量,让受助人员吃好、穿暖过寒冬。三是时刻关注受助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小病就近医治、大病三甲救治,对突发疾病人员及时实施医疗救助。四是聘请专业护理团队,为身体虚弱、自理困难的受助人员提供专门照料,保障其日常生活起居。五是积极开展寻亲送返工作,通过人脸识别、DNA采集等科技手段,利用全国寻亲网、头条寻亲等“互联网+”寻亲渠道,为受助人员提供寻亲服务,及时护送返乡。六是聚焦水、电、天然气,建筑、消防、食品安全等隐患易发点,集中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健全完善定期机构巡查与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做到防患未然、隐患全清,切实让受助人员住安心。
(三)强化疫情防控,切实夯实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防线。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严峻挑战,按照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相关要求,抓好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一是对救助管理机构“三类人员”“三个情况”,即:工作人员、在站人员、新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14天内外出旅居史情况、有无密切接触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备案登记,清除内部防控隐患。二是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出入登记、“双码通行”、体温体征检测、站内清洁、通风消杀等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三是全面实施救助管理机构“静态管理”,对所有新入站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隔离管理,暂停外省市返乡人员输送,杜绝一切不稳定因素,确保机构内绝对安全。
自全市冬季救助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巡查车辆23辆、巡查人员2743人次,开展日间巡查859次、夜间巡查496次,巡查范围覆盖市县主要区域。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76人次,其中,站内救助311人次、街面救助165人次,为180名受助对象护送返家。发放防寒、救助物资1648件,折合金额4.39万元,冬季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关心、关注,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为我们提供流浪乞讨人员和需要临时救助庇护人员相关线索,南阳市救助站24小时救助热线为:0377-63551034,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110报警电话提供救助线索。
3. 据统计,我市未成年人有300万人左右,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保障服务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焦点、热点,请问2021年,我市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由分管民政、公安的副市长任组长、33个部门为成员的南阳市人民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各县区全部参照成立。
二是建立四级保护网络。市、县两级挂牌成立未保中心,市级辐射中心城区,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全面向未保机构转型发展;探索乡镇(街道)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率先在全省创新开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试点建设;在村(居)民委员会下属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和社工委员会。全力打造多层次、保障有力的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网络。
三是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强化困境儿童生活保障,进一步拓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范围,今年以来,为2717名孤儿和249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5396.6万元;下拨资金159.5万元,自筹资金13.2万元,对247名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实施助学保障;依托“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拨付资金296.3万元,对200余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实施康复、手术等医疗救助;采取源头防范、加大巡查力度等措施,今年以来,全市救助流浪儿童146名。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市民政局等7部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全市33个市直部门及各县区,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专题学习培训、印发宣传彩页图册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氛围。2021年,制定发放宣传图册1万余份,市、县、乡、村四级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000余场;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5000多场。
4.民政部门春节前,在民生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为保证全市人民过一个稳定、幸福、安全的春节,市民政局围绕保食,保暖,保安全“三保”目标,实施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争取困难补助资金。争取全市2022年困难补助资金11亿元以上,在春节前按月发放到位,保证近100万低保、特困供养对象、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六类人员基本生活。
二是简化救助流程。对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各县区积极实施“先行救助”,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后期完善相关手续,提高救助时效性。
三是做好困难群众慰问。购置米、面、棉衣、棉被8000套,春节前对贫困、特困群众进行救助和慰问。帮助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因疫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顺利过年。
四是提高“政福保”“政康保”理赔效率。实施“政福保”“政康保”1-2月份“两天”理赔行动,对符合理赔事项范围的,实行当天受理,第二天理赔到位的办法,予以特殊程序办理,保证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无忧过年。
五是加密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查制度,对全市车站、街道、桥涵、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露宿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发放救助引导卡、棉衣被、食品、入站等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保证特殊困难群体温暖过年。
六是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应急防范。按照民政服务机构“十具备一安全”标准,对敬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等开展隐患排查,落实防火、防风、防冻、防滑、防高空坠落等措施。开展养老机构供暖、用气、用电设施检查,提前储备充足的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物资和防寒保暖物资,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安全过冬。